双高计划就业 第1篇
当前,社会舆论对于用人单位提出学历要求已习以为常。诚然,用人单位根据单位情况与岗位需要,在招聘员工时提出一定学历要求具有其合理性,但不断提出超出岗位需要的学历要求,而把高职学生排除在外,则属于典型的学历歧视,鉴于此,需标本兼治,坚持认知提升与技能提升双轨并行。对于政府而言,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肃治理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职位晋升上的学历歧视行为,切实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水平;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社会舆论认知、积极弘扬职教精神、宣传职业教育最新发展成就、宣扬新时代技能人才风采,让“崇尚一技之长”理念切实成为社会风尚和行动自觉。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一方面,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积极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帮助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之外,获得更多职业相关证书,为其在寻找工作时提供更多的出路和保障。另一方面,坚持内涵式发展路径,稳步提升自身的办学质量和水平,打破职业教育专科层次“天花板”,逐步向职教本科办学路径迈进,以扭转职业教育“低人一等”的刻板认知。
引用格式:汪亚楠,董毅.“双高计划”视域下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时代意蕴与实践理路[J].职业技术教育,2024,45(08):70-75.
双高计划就业 第2篇
高职毕业生呈现出“佛系”“慢就业”“不就业”等就业心态,既是其在当前就业环境下的现实态度与抉择,也深刻揭示了当前就业机制、就业引导等与学生主体之间产生的“不适”。对此,高职院校应深刻领会“双高计划”中“提高学校治理水平、健全内部治理体系”的政策意涵,秉持服务型就业引导逻辑,学校招生就业指导部门可以在收集高职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基础上,借助大数据技术多维度深入分析学生的就业心态与行为,获知学生的就业需求及意向,并在此基础上搭建高效便捷的学生就业信息渠道,实时更新与学生专业、兴趣相关的就业岗位,做到精准海量推送,助力学生第一时间了解就业信息。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应结合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在授课过程中,既要做好对心理困难、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学生的个体指导,也要重视对“专升本”学生、“考编”学生、创业学生的分类教育。面对“就业困难户”,要抽丝剥茧,把握其难就业的深层诱因,对症下药、攻坚克难。
双高计划就业 第3篇
专业定位是高职院校把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切性的基础,同时专业也是高职毕业生职业获得的支撑与锚点。尽管《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针对地调整和设置专业”,但在现实中,诸多学者的研究表明,高职院校学科设置与专业建设脱嵌于区域产业结构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性的问题。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未能正确领会“双高计划”政策内涵,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自身办学资源和办学经验有限的情况下,以本科院校为模仿对象,盲目开设所谓热门专业,造成其与本科院校专业重复建设、学科设置趋同;另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时,贪大求全、追新求高,罔顾自身所处区域的产业发展。在专业建设上对本科院校盲目竞争与效仿,不仅会摒弃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特色与定位,而且盲目发展建设的学科规模会挤占原本专业的资源配置空间,造成教育资源分散,出现优势专业不优、弱势专业更弱的局面。职业教育亦是与区域产业发展联系最为紧密的教育类型,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如何正是取决于其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与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耦合程度。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长期偏离区域产业的需求,学生毕业后无法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去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专业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毕业生也难以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双高计划就业 第4篇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源于1912年由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我国第一所纺织专门学校。
百十载悠悠芳华,培德育才桃李满园。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江苏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培养了数万名技术技能人才。
2019年,被认定为教育部“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成功入选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实行思想素质、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四位一体”的素质教育。
先后荣获: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职高专校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先进单位、教育部数字化校园建设校和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校建设单位、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全国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典型经验50强高校、全国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强、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全国高职院校教师发展指数100强、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高质量平安校园,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现已成为中国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江苏纺织服装职教集团理事长单位、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副会长单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双高计划就业 第5篇
自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我国经济领域已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历史性论断以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逐渐从经济领域渗透贯彻到社会发展全域,在此背景下,作为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也逐步转变其发展模式。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其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使命便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而就业就是检验高职院校是否在培养出口端完成这一根本使命的关键“试金石”。可以说,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契机,加强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推进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使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实现自我、发挥社会价值,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及其逻辑使然。高职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不仅彰显了教育社会性的本质属性,深刻阐释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中教育同生产劳动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的基本观点,而且以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为支撑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有利于释放内需潜力,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持续性动能。同时,当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提升至不低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水平时,将有力印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价值定位。此外,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所带来收入的提高和社会地位的跃迁也有益于在社会层面营造弘扬劳动精神、重视职教发展的良好风尚。
双高计划就业 第6篇
学校设有纺织服装学院、智能制造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航空与交通工程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共50多个专业(方向)供学生们选择,传统专业凸现品牌特色,新设专业贴近社会需求!
拥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1个,国家骨干专业7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4个,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4个,江苏省高等学校品牌专业建设计划一期建设项目2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双证书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5项......等办学成绩。
纺织服装学院是我国纺织服装教育发源地,百余年来,为行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栋梁之才。主要开设专业有材料工程技术、服装陈列与展示设计、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与服饰设计等。
学院依托省级品牌专业、骨干专业和7个省级国家级实践教学基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行业大赛中夺得金、银奖70余个,成绩全国领先。
此外,学校从2022年开始与南通理工学院开展“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今年高职提前招生所合作专业为“新能源装备技术(高职与普通本科分段培养项目)”专业。
此专业综合实力全国领先,是江苏省开设新能源装备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唯一的国家重点专业,江苏省高水平骨干专业,江苏省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核心专业!